新闻中心
News
在大多数人选择安享晚年的年纪,70岁的李振华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,每个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市体育馆的击剑训练厅,他已然身着白色击剑服,手持长剑,与一群年轻选手同场训练,他的眼神锐利如剑锋,步伐稳健如青年,仿佛岁月从未在他身上留下痕迹,今年,他立下了一个让许多人震惊的目标:参加2025年世界击剑锦标赛。
“年龄只是一个数字,不是束缚。”李振华在接受采访时淡然一笑,手中的剑柄被他握得坚定而沉稳,这位古稀之年的击剑爱好者并非一时兴起,年轻时,他曾是省击剑队的成员,但因工作与家庭原因,不得不放下心爱的运动,退休后,他重新拾起剑柄,从零开始训练,一练就是十年,他每周训练五天,每天至少四小时,内容包括技术练习、体能训练和实战对抗,他的教练,45岁的张伟,坦言最初也持怀疑态度,但很快被老人的毅力折服。“李老的专注力和耐力甚至超过了一些年轻选手,他从不服老,总说‘剑尖不分年龄’。”
李振华的故事并非孤例,近年来,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健康意识的提升,越来越多老年人投身于竞技体育,根据国际击剑联合会(FIE)的数据,2024年,全球65岁以上的注册击剑选手数量较五年前增长了30%,其中70岁以上组别更是涌现出多位活跃选手,这种现象背后,是体育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转变:老年人不再被局限于休闲活动,而是勇敢挑战极限,重新定义“老年”的含义。
体育专家指出,李振华的案例体现了“积极老龄化”的理念,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明远分析:“现代老年人通过科学训练,完全可以维持高水平的身体机能,击剑运动尤其适合老年人,它强调技巧、策略和灵活性,而非纯粹的力量,有助于提升心肺功能、协调性和认知能力。”研究表明,定期参与击剑训练的老年人,其反应速度和心理健康指标均显著优于同龄人,李振华本人就是活生生的证明——他的体检报告显示,骨密度和心血管健康状态相当于50岁人群。
通往世锦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李振华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体能上的,还有来自外界的质疑,一些年轻选手初时觉得“老人掺和什么”,但很快被他的执着感染,甚至视他为精神导师。“李爷爷教会我们,体育的真谛是超越自我,”18岁的国家队预备队员刘欣说,国际击剑锦标赛的年龄组别虽设有老年组,但竞争依然激烈,李振华需先通过国内选拔赛,才能获得代表中国参赛的资格,他的训练计划包括针对性的耐力提升和战术调整,以适应国际高水平赛事。
李振华的家人也从最初的担忧转为全力支持,他的儿子李强坦言:“父亲找到 passion 后,整个人焕发了青春,我们为他骄傲。”这种家庭支持至关重要,因为老年运动员需平衡训练与健康风险,李振华在训练中曾遭遇手腕扭伤,但他通过物理治疗和调整训练量,很快重返剑道。“击剑让我感到 alive,每一次交锋都是与时间的对话,”他说道。
从更广的角度看,李振华的追求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,随着“健康中国2030”战略的推进,政府鼓励全民健身,老年人体育设施和赛事日益完善,2024年,中国老年体育协会新增了多项竞技类项目,击剑便是其中之一,这不仅促进了老年人福祉,还丰富了体育文化的多样性,李振华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,激发了无数同龄人的兴趣,多地击剑俱乐部报告老年学员数量增加。
李振华的目标不仅是个人成就,更是一种象征。“我想向世界展示,中国老年人同样有梦想和活力,”他坚定地说,2025年世锦赛将于法国巴黎举行,如果成功参赛,他将成为该赛事历史上年龄最大的选手之一,他的旅程早已超越体育本身,成为一曲关于勇气、坚持和生命力的赞歌。
在训练厅的剑道上,李振华与年轻对手交锋,剑尖碰撞声清脆响起,那一刻,年龄、时间、界限仿佛全部消失,只余下对卓越的追求,正如他所言:“剑柄在手,我心依旧年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