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News
比赛第三节还剩4分12秒时,哈德森在弧顶接到队友传球,面对防守球员的紧逼,后撤步三分命中,全场瞬间沸腾,裁判特意暂停比赛,将纪念球交到这位39岁老将手中,从2011年首次登陆CBA至今,哈德森已效力过6支球队,拿下2次总冠军、2次常规赛MVP,如今更是将“历史得分王”头衔收入囊中。
“我从未想过能在这里创造历史,”哈德森在赛后发布会上感慨道,“感谢所有队友和球迷,篮球让我与中国结下了深厚缘分。”他的职业生涯堪称外援楷模:早期以爆发力著称,后期凭借精准投篮和丰富经验持续贡献,本赛季,他场均仍能砍下21.5分,三分命中率维持在38%以上。

尽管哈德森全场砍下33分7篮板5助攻,但球队最终以112:115惜败,对手通过团队协作化解了哈德森的强势进攻,尤其在加时赛中针对性包夹让他仅得2分,这种“个人高分却输球”的场景,本赛季已多次上演。
上周,另一名外援约瑟夫·杨曾单场轰下55分,球队却以8分之差落败;本土球星王哲林也在本月一场比赛中拿下41分14篮板,未能阻止球队连败,数据与胜利的错位,折射出联赛竞争格局的变化——强队更注重整体配合,而中下游球队往往过度依赖核心球员单打独斗。
随着CBA联赛数据统计体系日益完善,球员个人表现被全方位量化,高分输球的“空砍帝”频现,暴露了部分球队战术体系的单一性,篮球评论员苏群分析道:“当一支球队的进攻回合有40%以上由同一名球员终结,对手的防守策略会变得极有针对性,现代篮球需要更多元的得分点。”

这种现象也与外援政策调整有关,近年来,联赛逐步限制外援上场时间,鼓励本土球员成长,但部分球队仍将外援作为唯一攻坚点,年轻球员在关键球处理上经验不足,导致比赛末段容易崩盘。
对比CBA强队与中游球队的战术数据,可发现明显差异,辽宁、广东等传统劲旅,场均助攻数均超过25次,而排名靠后的球队则普遍低于20次,浙江广厦主帅王博指出:“我们要求每个球员都能参与进攻,即使核心球员被限制,其他人也要站出来。”
国际篮球潮流也在影响CBA,2023年篮球世界杯中,欧洲球队通过传导球和无球跑动击败个人能力突出的队伍,让国内俱乐部意识到体系化建设的重要性,多支球队已开始调整引援策略,更青睐团队型外援,并加强青训体系的战术培养。
哈德森的里程碑之夜,既是对个人坚持的致敬,也为联赛发展提供思考方向,CBA首席执行官张雄表示,联盟将在2025赛季推行新规,鼓励快节奏攻防和多人轮转,例如缩短进攻时间至14秒的规则试点。
对于球迷而言,球星飙分与团队胜利同样值得期待,如何让哈德森这样的传奇延续辉煌,同时避免“空砍”尴尬,需要球员、教练与管理层的共同探索,正如哈德森所说:“纪录只是沿途的风景,总冠军才是最终目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