篮球报道
Wedding customs
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别比赛中,一位身材瘦高、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引起了全场注意,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出色的技术和沉稳的心态,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摘得花剑个人赛银牌,赛后,这位来自江苏的小选手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每次比赛都让我变得更加自信,而在剑道上,我只能靠自己。”
三年前,姜鑫瑞第一次接触击剑时,还是个内向羞涩的男孩,他的母亲回忆说:“鑫瑞小时候不太敢和人交流,我们让他练习击剑最初只是为了锻炼身体,没想到这项运动改变了他。”
训练初期的姜鑫瑞并不出众,甚至常常在队内比赛中输给同龄人,但他的教练林凡注意到了这个孩子的特别之处:“鑫瑞有个很好的品质——他从不找借口,输了比赛,他只会默默加练,从自己身上找问题。”
这种自我反思的习惯让姜鑫瑞进步神速,一年前,他开始在省级比赛中崭露头角,去年年底更是拿到了全国赛事的参赛资格,林凡教练表示:“我能教他技术,但场上的一切决定都需要他自己做出,击剑是一项极度考验个人能力的运动,这也是它能够如此锻炼孩子自信心的原因。”
本次全国锦标赛的半决赛中,姜鑫瑞遭遇了上届冠军刘子轩,比赛一度陷入胶着,双方比分交替上升,在14平的关键时刻,姜鑫瑞请求暂停。
“我当时很紧张,”姜鑫瑞赛后回忆道:“但我记得教练说过,场上只能靠自己,我深呼吸了几次,告诉自己相信平时的训练。”
回到赛场后,姜鑫瑞以一记漂亮的转移刺击中对手有效部位,拿下关键一分,最终以15-14险胜,闯入决赛。
这场比赛被现场评论员称为“少年击剑的经典之战”,评论员表示:“姜选手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心理素质,在击剑这项运动中,选手独自上场,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,这种孤独感恰恰是培养自立精神的最佳土壤。”
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,姜鑫瑞每周训练六天,每天课后都要进行两小时的技术训练和一小时的体能训练,周末更是全天训练,只有周日下午能够休息。
“有时候也会觉得累,”姜鑫瑞坦言:“但每当掌握一个新动作,或者在比赛中运用成功,那种成就感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
他的书桌上贴着这样一句话:“剑道之上,唯有自信与技艺不可欺。”这句话来自他的偶像,中国击剑名将雷声,姜鑫瑞说:“雷声哥哥在伦敦奥运会夺冠的那场比赛我看了无数遍,他在关键时刻沉着冷静,完全依靠自己的判断和能力,那就是我想要达到的状态。”
尽管训练任务繁重,姜鑫瑞的学习成绩依然在班级名列前茅,他的班主任表示:“鑫瑞是个很会管理时间的孩子,他经常在去训练的路上背单词,在比赛间隙看书,击剑培养了他的专注力和效率,这些能力也反馈到了学习上。”
姜鑫瑞的父亲透露,孩子曾经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,但在接下来的击剑比赛中表现出色。“比赛结束后他对我说:‘爸爸,我发现只要我相信自己,努力去做,就能做好事情。’这种自信也带动了他的学习。”
问及未来目标,姜鑫瑞的眼睛亮了起来:“我的梦想是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,我知道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,但我已经准备好了。”
姜鑫瑞将参加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的选拔,如果成功入选,这将是他第一次代表国家出战国际赛事。
林凡教练对弟子充满信心:“鑫瑞最大的优势不是他的技术,而是他的心态,他理解击剑是一项需要完全自主的运动,场上没有队友可以依赖,没有教练可以代替做决定,这种认知让他比同龄人更加成熟。”
全国击剑队青年组主教练王志文在观赛后表示:“我们一直在寻找既有潜力又有良好心态的年轻选手,姜鑫瑞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,特别是他对比赛的理解——认识到场上只能依靠自己,这是成为顶级选手的关键素质。”
近年来,击剑运动在中国青少年中日益流行,据中国击剑协会统计,过去五年间,注册青少年击剑运动员人数增长了近三倍,心理专家认为,击剑运动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抗压能力。
“击剑被称为‘物理象棋’,要求选手在高速运动中同时进行战术思考。”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陈欣分析道:“这项运动强迫孩子学会自主决策,因为比赛中所有决定都必须由选手自己瞬间做出,这种训练对青少年自信心的建立极为有益。”
姜鑫瑞的成功故事正是这一观点的生动例证,从羞涩男孩到自信的击剑选手,他的转变展示了体育如何塑造人的性格。
随着2025年全运会临近,各地体育部门更加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,江苏省体育局近期启动了“明日之星”计划,旨在发现和培养像姜鑫瑞这样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。
姜鑫瑞的母亲看着儿子在领奖台上的照片,欣慰地说:“我们最初只是希望他身体健康,但击剑给他的远不止于此,现在他无论遇到什么挑战,都会说‘让我试试看’,而不是‘我不行’。”
这种自信的态度,或许比任何奖牌都更加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