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球报道
Wedding photos
一条突如其来的男篮名单公告,将这位年轻中锋推上风口浪尖,而主帅的回应则揭示了职业体育中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微妙平衡。
中国男篮近日公布亚洲杯预选赛参赛名单,18岁新星杨瀚森的缺席引发广泛关注,国家队主教练郭士强在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自己也是“通过新闻才得知”这一决定,但强调会“坚决服从领导安排”。
这场围绕中国男篮新星的选拔决策,折射出中国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深层次思考。
中国篮协周二下午正式公布男篮亚洲杯预选赛14人名单,青岛队年轻中锋杨瀚森意外落选,立即引发篮球界震动。
在周五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上,当被问及杨瀚森缺席原因时,郭士强表情略显惊讶。“我也是看新闻才知道这个消息,”他平静地说道,“作为教练组,我们坚决服从中国篮协的领导决定。”
郭士强的回应既保持了对管理层的尊重,又巧妙避开了直接参与决策的嫌疑,展现了职业教练在媒体前的语言艺术。
18岁的杨瀚森本赛季在CBA表现令人惊艳,作为青岛男篮的主力中锋,他场均贡献15.3分、11.2个篮板和3.9次助攻,投篮命中率高达55.3%。
在去年U19男篮世界杯上,杨瀚森更是大放异彩,面对世界强队场均得到12.6分、10.4个篮板和4.7次助攻,入选赛事最佳阵容第二阵容。
他的出色表现让众多NBA球探频频出现在CBA赛场,今年1月,ESPN最新模拟选秀排名中,杨瀚森位列第52顺位,被看好有望成为中国下一个登陆NBA的球员。
尽管公众对杨瀚森缺席亚洲杯预选赛感到困惑,但篮协内部消息显示,这一决定基于对年轻球员的长期保护理念。
“杨瀚森还非常年轻,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关键成长期,”一位接近篮协决策层的人士透露,“过度使用年轻球员可能导致伤病隐患,我们需要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负责。”
篮协技术团队的分析报告认为,亚洲杯预选赛的对手实力相对较弱,是中国队锻炼更多新人的机会,而非必须动用核心球员的比赛。
这种保护性管理策略在国际体育界并不罕见,欧洲足球俱乐部经常限制年轻球员参加国际比赛,以控制其比赛负荷和受伤风险。
杨瀚森缺席名单背后,反映了俱乐部与国家队之间微妙的利益平衡,作为青岛男篮的核心资产,俱乐部自然希望最大限度减少球员的受伤风险。
CBA联赛正处于常规赛关键阶段,青岛队正在为季后赛席位全力冲刺,此时放走核心球员参加国际比赛,对俱乐部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。
“我们需要在俱乐部利益和国家队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,”中国篮协副主席徐济成此前曾表示,“这需要各方理解和协作。”
这种俱乐部与国家队的博弈在全球职业体育中普遍存在,NBA球队经常与国际篮联就球员参加国际赛事进行磋商,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。
杨瀚森的缺席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中国篮协整体人才管理战略的一部分,在过去一年中,篮协明显改变了使用年轻球员的思路,从“竭泽而渔”转向“可持续发展”。
篮协建立了完善的球员负荷管理系统,跟踪监测每位国手的比赛时间、身体疲劳指数和伤病风险,根据该系统数据,杨瀚森本赛季已经打了大量比赛,需要适当休息。
中国男篮领队张健表示:“我们有一个完整的球员发展计划,不同赛事有不同参赛目标,亚洲杯预选赛是我们考察新球员的机会,而杨瀚森已经证明了自身实力。”
这种分层级的人才使用策略,有助于中国男篮构建更加合理的人才梯队,避免过去过度依赖少数明星球员的情况。
杨瀚森缺席名单的消息公布后,篮球界反应两极分化,部分专家和球迷理解篮协的保护性决策,认为应该从长远角度看待球员发展。
前国手王仕鹏在评论中表示:“支持篮协的决定!年轻球员需要循序渐进地成长,不能拔苗助长,亚洲杯预选赛不是必须赢下的比赛,锻炼更多新人才是主要目标。”
然而也有批评声音认为,国际比赛经验对年轻球员成长至关重要,篮球评论员杨毅指出:“高水平国际比赛是年轻球员最好的成长平台,我们应该在保护与锻炼之间找到更好平衡。”
这种争论反映了中国篮球界对人才培养的不同理念,也显示了公众对男篮未来的高度关注。
保护年轻运动员并非中国独创,而是国际体育界的普遍做法,2023年篮球世界杯期间,西班牙队就严格控制了年轻中锋加鲁巴的上场时间,尽管他是球队重要成员。
NBA球队对国际球员参加比赛的管理更为严格,独行侠队曾多次与斯洛文尼亚篮协协商,限制东契奇参加非重要国际赛事,以保持其体能和避免受伤。
日本篮协在对待NBA球员渡边雄太的使用上也采取保护策略,允许他缺席一些次要比赛,确保以最佳状态参加世界杯和奥运会等重大赛事。
这些国际案例表明,中国篮协对杨瀚森的管理方式符合国际惯例,是职业体育发展成熟的表现。
国际大赛经验固然重要,但中国男篮需要的是可持续的人才崛起,郭士强和篮协此次的决定,可能正是这种长远规划的开始。
杨瀚森还有很长的职业生涯等待绽放,此刻的“保护”或许正是为了将来更绚丽的绽放,中国篮球正在学习的,不仅是如何使用天才,更是如何培育与守护天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