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所在位置: 首页 > 足球报道

足球报道

Wedding photos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2025-09-24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古朴的图书馆一角,我们见到了刚刚结束晨训的费若秋,这位曾经在法国剑坛崭露头角的击剑运动员,如今脱去战袍,换上校服,开始了在常春藤盟校的求学之旅。

从剑道到校园:一个不寻常的选择

2023年,当费若秋在法国全国锦标赛上获得铜牌后,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——暂别职业剑坛,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比较文学专业。"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在这个运动巅峰期选择读书,"费若秋微笑着说,"击剑和文学都是理解世界的方式。"

这位25岁的运动员从小在法国长大,父亲是中国裔数学家,母亲是法国文学教授,多元的文化背景塑造了她独特的世界观。"击剑需要瞬间的判断和反应,而文学则需要沉静的思考和感悟,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,恰恰是我所追求的平衡。"

哥大生活:挑战与成长

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压力众所周知,对一名职业运动员更是如此,费若秋每天清晨5点起床训练,随后投入紧张的学习中。"最困难的是时间管理,"她坦言,"但我从击剑中学到的专注和纪律性,帮助我适应了这种节奏。"

费若秋的专业是比较文学,她特别关注17世纪法国文学与中国唐代诗歌的对比研究。"这就像击剑中的不同流派,看似迥异,实则有着相通的美学原理。"

尽管已经暂别职业剑坛,费若秋仍然代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NCAA击剑比赛,今年春季,她帮助哥大击剑队获得了常春藤联盟锦标赛亚军。"校园击剑与职业比赛很不同,更注重团队合作和学术平衡,这种体验很珍贵。"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文化桥梁:连接东西方的击剑之道

费若秋的独特背景使她成为中法体育文化交流的天然桥梁,她正在筹划一个中法青年击剑交流项目,计划在2025年夏季实施。"击剑在中国发展迅速,而在法国有着悠久传统,我希望能够促进两种击剑文化的对话和理解。"

她的教授评价道:"费若秋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视角——她既理解欧洲击剑的文化底蕴,又能从东方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,这种跨文化的理解能力在当今世界尤为珍贵。"

未来规划:文学与击剑的双重追求

谈到未来,费若秋计划在完成本科学业后,继续攻读硕士学位,同时不排除重返职业剑坛的可能性。"我相信教育和体育可以相辅相成,也许将来我会从事体育外交或文化传播工作,继续搭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。"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她最近正在撰写一篇关于《三国演义》中战争描写与欧洲骑士文学比较的论文,同时准备下个月的大学锦标赛。"时间很紧张,但很充实,这是一种全新的挑战。"

费若秋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当代运动员的多元发展路径,在体育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,她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——追求体育与学术的双重卓越,她的经历告诉我们,体育生涯不非只有单一模式,教育与运动可以相得益彰。

在采访结束时,费若秋拿起她的佩剑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优雅的进攻动作。"看,击剑就像语言一样,是一种表达方式,而我现在正在学习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。"

窗外,纽约的天空渐渐暗下,图书馆的灯光次第亮起,费若秋收拾好书包,向我们告别后走向下一个目的地——今晚她还要参加一个中国诗歌读书会,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纪,这位旅法剑客正在哥大的校园里,书写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篇章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