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News
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击剑公开赛上,一位年仅15岁的少年吸引了全场目光,他就是来自江苏的姜鑫瑞,以犀利的进攻和沉稳的防守连克强敌,最终摘得U16组花剑个人赛银牌,这位被教练称为“剑道思考者”的少年赛后坦言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而场上只能靠自己。”
镁光灯聚焦,剑道上两道白色身影快速移动,姜鑫瑞面对比自己高半头的对手,步伐灵活变换,手中花剑划破空气发出清脆的响声,在关键分的争夺中,他连续做出几个假动作后突然进攻,剑尖精准命中对手有效部位。
“当我戴上护面,整个世界就只剩下对手、我和这条剑道。”姜鑫瑞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,“每一剑都是独立的选择,没有人能帮你做决定,这就是击剑运动的特质。”
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,姜鑫瑞的教练李明透露,刚开始训练时,姜鑫瑞每次失误都会下意识地看向教练席寻求指导,经过两年针对性训练,他才逐渐养成自主判断的习惯。
“我告诉他,击剑就像下快棋,每一步都需要在十分之一秒内做出决策,现在我欣慰地看到,他能够在高压环境下冷静分析对手习惯,制定有效战术。”李明评价道。
令人难以想象的是,如今在赛场上气场全开的姜鑫瑞,曾经是个内向甚至有些胆怯的孩子,他的母亲告诉记者,姜鑫瑞小时候甚至不敢独自去便利店买东西,课堂上被老师提问都会脸红。
转变始于五年前偶然接触击剑运动。“第一次拿起剑,我就被这项运动吸引了,它不需要直接的身体对抗,但又充满挑战性,很适合我。”姜鑫瑞回忆道。
通过系统训练,姜鑫瑞不仅身体素质得到提高,心理也悄然发生变化。“每赢一场比赛,每掌握一个新技巧,我都会更加相信自己,击剑让我明白,只要付出足够努力,就能看到进步。”
这种自信也延伸到日常生活中,他的班主任老师注意到,姜鑫瑞这两年在上课时更愿意举手发言,与同学交流也更加开朗。“体育带来的成就感全面提升了他的综合素质。”
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——这句看似简单的话,蕴含着姜鑫瑞对击剑运动的深刻理解。
在今年三月的一场关键比赛中,姜鑫瑞曾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连续追分,现场观众都为他捏一把汗,但他通过自我调整,最终稳住阵脚拿下比赛。
“那时候我心跳加速,但我知道必须自己解决这个问题,我深呼吸了几次,回想训练中的技术要点,重新集中注意力。”姜鑫瑞分享他的赛场经验,“教练平时可以指导你,但真正上场时,所有决定都必须自己做出。”
这种独立自主的能力正是现代青少年所需要的素质,心理学专家张教授指出:“体育运动是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,像击剑这样的个人项目,尤其能够锻炼年轻人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决策力。”
姜鑫瑞的成功不仅源于天赋,更是刻苦训练的结果,他的日常训练表排得满满当当:每周6天训练,每天至少4小时,除了技术训练,他还坚持观看比赛录像,研究对手特点,撰写训练笔记。
“技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提升,但比赛心态只能通过实战来磨练。”姜鑫瑞说,“每次比赛后,我都会反思哪些做得好,哪些需要改进,这种持续的自我评估让我不断进步。”
他的队友形容姜鑫瑞是“训练最刻苦的人”,即使是休息日,他也经常独自在训练馆加练基本功。“我看到过他在暑假里,一个人对着镜子重复练习进攻动作上百次,就为了完善一个细节。”
随着成绩的提高,姜鑫瑞开始引起更多关注,省队教练已经注意到这位潜力新星,认为他有望在明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挑战更高荣誉。
姜鑫瑞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规划:“短期目标是进入省队,长期希望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,我知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。”
他的文化课成绩同样优秀,证明了他能够平衡好训练与学习。“击剑培养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,因为训练占用大量时间,我必须提高学习效率,这反而让我的成绩更好了。”
姜鑫瑞的故事正在激励更多青少年接触击剑运动,据中国击剑协会统计,近年来青少年注册击剑运动员数量年均增长超过20%,越来越多家长认识到这项运动对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价值。
无论未来能取得怎样的成就,姜鑫瑞已经通过击剑找到了自信与独立思考的能力,正如他所说:“剑道就像人生缩影,每次交锋都是独自面对挑战,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。”
这条14米长的剑道,不仅是一位少年运动员拼搏的赛场,更是一代年轻人展现自信与独立的舞台,姜鑫瑞和他的同龄人正在这里,用手中的剑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。